“我们首先要再坚持做正确的事,再去做到领先。”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焦文娟 报道
“造车一定要摸着良心造,把安全丢了,造车逻辑就丢了。”在上海车展吉利发布会后,吉利汽车CEO淦家阅在媒体沟通会上表示。
在本次上海车展上,吉利的重点在“安全”,与行业共享安全成果。在电池领域,吉利开放了三项专利,包括电池包底板防护、底部防撞梁与底部碰撞试验装置。同时,吉利全球全域安全试验中心也即将落成并向全行业开放。
小米事故之后,行业对电池和智驾的监管普遍收紧。市场也开始反思,在安全被宣传成为豪华配置的时代,安全本应该是标配与底线。
造更安全的车一直是吉利的信念。从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提出的“造老百姓买得起的车”到“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淦家阅认为,吉利造车的理念是“不但要让老百姓买得起,车的质量还要高”,所以我们要不断在质量、技术上做创新。
2016年,吉利正式迈入3.0时代,这一造车理念升级成为“造每个人的精品车”,进入智能化时代,吉利造车理念再次进化,进阶成“造每个人的智能精品车”。
这也对吉利团队在安全和质量方面的把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淦家阅介绍,吉利内部有一个质量验证会——“总裁质量例会”,对新车的质量检测毫不留情,同时质量问题必须是一把手负责,不能找任何理由。为了为车辆安全把关,吉利还投资了20亿建成全域安全试验中心。
从决定造新能源车开始,吉利就尤为重视电池安全。2024年发布了更安全的神盾短刀电池后,在今年上海车展上,吉利把神盾短刀电池、金砖电池,统一成神盾金砖电池品牌。吉利认为做更安全的动力电池,“短刀”是最优解。
根据吉利公布的信息,吉利的神盾金砖短刀电池长度比长刀电池短40%左右,厚度是18.2mm,而长刀普遍是13.5mm,所以稳定性比长刀电池高很多,安全行驶里程能达到100万公里以上。同时神盾金砖短刀电池的“安全冗余”可以完全覆盖汽车全生命周期、用户全场景。
在软件方面,淦家阅介绍,吉利在软件方面也建立了交通事故专业调查团队,把交通事故调查作为安全开发工作的重要依据。截至目前,吉利已经参与交通事故调研2.1万余起,建立了交通事故信息数据库。
吉利是国内少有喊出“安全平权”口号的车企。在今年上海车展上,吉利提出了“全域AI安全平权”的概念,要“通过全域AI技术让产品更安全”。
以动力系统为例,通过AI云动力模型,吉利的雷神EM-i超级电混系统能够降低能耗、提升效率,让能量管理成为即时可变的模型,可以通过感知环境温度、坡度、湿度等等参数,做出最优的动力输出决策。
“一路走来,吉利始终坚持的就是质量和安全。”淦家阅说。这一造车理念也应用到了吉利银河车型上,助力银河成为爆款车。2025年一季度,吉利银河销量25.97万辆,同比增长214%,占比总销量近37%。
过分注重安全是否会造成技术上的保守?
“我们首先要再坚持做正确的事,再去做到领先。”淦家阅说。正如他在吉利内部的花名“阿甘”一样,他坚信,阿甘坚定不移的往前跑。只要往前跑方向是对的,坚持的是真理,就错不了。
在上海车展吉利发布会后,吉利汽车CEO淦家阅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等媒体在内的采访,分享了吉利关于造车安全的看法和打造银河爆款的秘诀。以下是采访实录,经摘编:
技术是安全的底气
21世纪经济报道:今年吉利在车展的主题是“全域AI安全平权”,吉利从造车开始到收购沃尔沃一直都非常重视安全,如何理解AI时代的造车安全?
淦家阅:这是一个造车的底线和底层逻辑问题。现在我们提出“全域AI”,以及通过全域AI技术让产品更安全。AI可以说是“第四次工业革命”,不仅仅是效率的改变、场景的应用,可以实现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的提升。
吉利是第一个发布AI数字底盘的企业,AI数字底盘可以做到无人漂移,反应速度只要4毫秒,比人类的极限速度快25倍,都是通过AI算法实现前后轮扭矩精准矢量控制,保证车身姿态平稳不失控。AI数字底盘未来会在很多车上得到应用。
21世纪经济报道:吉利在今年车展上还开放了电池专利,具体是哪些专利?能实现什么安全防护效果?
淦家阅:吉利今天开放的不是一个专利,而是一组专利。第一个是电池包底板的防护专利,通过复合材料与高强钢板夹层设计,既降低了重量,又提高了电池底部耐腐蚀和抗冲击性能;
第二个是电池包防撞梁专利,我们把电池防撞梁与副车架集成设计,低于电池包,能极大缓冲正向刮底时的冲击能量,保护电池底部安全。
第三个是底部碰撞实验装置专利:这套装置可以进行负坎冲击测试,可以在特殊场景下规避很多不安全的因素。
21世纪经济报道:最近我们有关注到行业对动力电池和智能辅助驾驶的监管收紧,这对吉利来说意味着什么?
淦家阅:把安全做好,是要有价值观的企业才能做好。很重要的就是“知行合一”,说的和做的不一样,这就是价值观、底线的问题。吉利一定要“做的比说的好”。
在“知行合一”的基础上,要定下价值观标准。吉利造车进程中,很多事是两难的。出现两难的时候,安全、质量的优先级最高。这个标准定不下来,讲安全也是不切实际。有的企业以成本为中心、为导向,成本和安全是矛盾的。但吉利的要求就是安全是第一优先级。
21世纪经济报道:在你看来这种强监管对整个行业来说有哪些影响?
淦家阅:首先,长远来讲一定是好事情,行稳致远。现在的“智能驾驶”很多在偷换概念,应该叫智能辅助驾驶。在车上睡觉这种造噱头,不能有,关乎安全的问题,我们必须实打实,必须说真话。汽车行业就是一场马拉松,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情肯定不会错。
21世纪经济报道:你们是怎么把控安全的?
淦家阅:在吉利有一个会议的权威性不容挑战,就是“总裁质量例会”,在质量方面我毫不留情面。吉利的各个组织架构都是“打”出来的,比如制造工厂,质量问题必须一把手负责,不能找任何理由,影响用户体验的质量问题,必须从根本上解决。
去年“小年”,一辆领克08从60米的高处翻滚下来,60米是17、18层楼的高度,但是车里的3个用户只是轻微擦伤。这就说明我们的付出是值得的,因为关乎生命安全的事故,对企业来说可能是十万分之一的概率,但是对用户家庭来说就是100%,所以要有同理心,要站在用的角度思考,安全容不得半点虚假。
21世纪经济报道:在电池技术层面,你们怎么解决安全问题?
淦家阅:新能源最大的问题就是起火,动力电池的问题,有三分之二都是热失控。我们首先要做到“撞不到电池”,这就要CTB电池车身一体化,电池不会单独挂在底盘,而是和车身融合在一起,那么安全性就以原生的形态解决了。
还有在电池研发上,我们的神盾金砖短刀电池在研发的时候就明确要走“短刀”的路线,因为“长刀”电池的安全有比较大的风险,所以我们坚决要把动力电池的最优解找出来。
为什么神盾金砖短刀电池是动力电池的最优解?从汽车的产品第一性原理来分析,汽车在不断运动,机械的耐久性和可靠性就是汽车的底层逻辑,所以我们要把动力电池的耐久性和可靠性做好。
21世纪经济报道:吉利很重视安全,但是如果过分注重安全,会不会导致智能辅助驾驶方面技术的发展不够快?
淦家阅:吉利一直说安全是第一优先级,最关键的就是智能辅助驾驶如何更安全。不安全的智能辅助驾驶,就是根基不稳的空中楼阁。
我们首先要再坚持做正确的事,再去做到领先,如果同时做到领先、难而正确,就更好了。
一个创新的科技或者产品,不要在市场里做试验。我们刚才讲的投资20亿的全域安全试验中心,就是专门做验证的。其实造车不贵,验证的费用很夸张,但是安全要做到骨子里。
打造银河爆款的秘诀
21世纪经济报道:今年吉利银河的销量表现也非常亮眼,这是否证明吉利的新能源转型已经获得初步成功?
淦家阅:汽车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工程,插混底盘的能力、发动机的能力、车身的能力,是非常考验一个车的真实的硬核功力的标准。如果油车造不好,想转到新能源上会造得很好,这是伪命题。
吉利银河在2023年初发布,之前连续五年,吉利都是中国品牌燃油车销量第一,吉利的底子是非常可以的。
但是当时大家说吉利的“油性”太重,新能源的属性比较弱,因为2020年我们的新能源能渗透率只有2.7%。我们当时融合吉利新能源最高端的能力,打造极氪作为吉利新能源的尖兵,后来印证吉利有造好新能源汽车的能力。
21世纪经济报道:许多企业传统燃油车造不好,新能源车却能造得很好,甚至一些从未造过车的企业也能在新能源车市场取得成功,你怎么看这背后的原因?
淦家阅:本质是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大战略很高明,包括购置税减免、补贴,把企业托举上去。一个人在一个企业能做成事,不一定是这个人能力强,而是平台的能力超前。同样,中国新能源汽车能卖到全球、领先全球,跟国家的扶持有非常重要的关系。
21世纪经济报道:为了造好吉利银河,吉利做了哪些组织架构调整?
淦家阅:我们对吉利研发体系进行了重新布局,把资源重新聚焦打造了吉利银河,也有新能源的研究院,所以战略要跟资源匹配。如果确定聚焦新能源了,仍然把油车和新能源汽车的研究院放在一起,也很难快速有效果。
这时我们开始重新围绕三电、围绕智能化转型,重新打造智能新能源架构,通过“一网三体系”的能力重塑品牌和车型矩阵。因为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的电子电气架构,还有未来对智能化的要求不一样,“打补丁”的方式搞不好,一定要重构。
21世纪经济报道:在你看来,吉利打造银河爆款的诀窍是什么?
淦家阅:就是两个字:用心,没有捷径。用户凭什么买你的车?必须是产品有价值。所以吉利银河的目标就是打造高价值中高端新能源汽车。高价值就是解决用户的痛点,要明白客户需求在哪里、客户痛点在哪里、爽点在哪里,更高一阶就是要创造用户还没想到,但是非常需要的需求。
21世纪经济报道:怎么能保证每一款产品可复制的找到客户的需求、爽点?
淦家阅:走到客户当中去,让客户走进我们。
我们现在很多前期的产品在开发、造型阶段,比如刚才发布的银河战舰,就邀请很多客户参与造型设计,让大家参与进来,而不是我们坐在办公室造车。
造一辆我们自己喜欢的车,没有用。要造客户喜欢的车,要回归到市场,一切从市场出发。
21世纪经济报道:目前吉利银河已经具备盈利能力,并且新能源的毛利已接近燃油车的毛利,这是如何做到的?
淦家阅:银河产品现在基本都是基于GEA架构开发,架构造车的一大优势就是规模化,汽车行业最终极的底层逻辑是,技术一定要领先,技术不领先成本就下不去。规模化就是车的量要大,以及底层的零部件通用化比例高,有足够的技术底蕴,就能实现规模化,自然会有盈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