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学科建设让百年医路绽“新光”

内容摘要2025年4月的一个下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下称“北京世纪坛医院”),记者随该院院长张骞漫步梧桐长廊,他轻抚树干斑驳的纹路:“梧桐扎根于此,根系深扎地下三十米,就如同北京世纪坛医院的追求一样,坚守医疗初心与执着,更好守护人

2025年4月的一个下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下称“北京世纪坛医院”),记者随该院院长张骞漫步梧桐长廊,他轻抚树干斑驳的纹路:“梧桐扎根于此,根系深扎地下三十米,就如同北京世纪坛医院的追求一样,坚守医疗初心与执着,更好守护人民健康。”

今年是北京世纪坛医院建院110周年,这座承载中国铁路医疗发展记忆的百年医院,正以崭新的姿态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作为泌尿外科专家出身的管理者,张骞以“求技、追艺、悟道、问心”的从医哲学为引,推动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双轮”驱动,为这家百年医院注入创新活力。

管理优化:以人文关怀塑医疗生态

北京世纪坛医院创建于1915年,前身为铁道部北京铁路总医院。在多年发展中,设施老化、就诊不便等诸多问题逐渐暴露。

2024年上任初期,张骞便号召发起“随手拍马上办”活动,鼓励全院职工主动发现问题、提出建议。截至目前,医院共收到400余条意见建议,其中200余条合理化内容被采纳并随即整改,通过对相关诊疗服务的完善与优化,进一步提升了患者的就医体验。

在北京世纪坛医院,张骞(左一)与医生讨论患者的治疗方案。资料照片

例如,针对体检中心B超检查中医用耦合剂温度低给患者带来不良体验的问题,张骞随即提出改善意见,使用耦合剂加热器进行预热保温。当37℃的耦合剂轻柔接触皮肤时,患者李先生感慨地说:“原来看病也能有仪式感。”这种将技术服务改进与人文体验深度融合的案例,在北京世纪坛医院已形成“问题发现—跨科协作—患者验证”的创新闭环。

当前,在人文关怀驱动下,医院高质量发展成果正不断转化为人们生活品质提升的重要保障,为健康中国建设注入温暖力量。

“医院门诊大厅候诊区的温度、座椅的弧度,都是我们根据患者体感数据优化的。”张骞说,“我们通过‘随手拍’建议的闭环管理,将人文温度转化为可感知的服务细节。”

“手术思维”是张骞管理理念的重要核心。他认为,手术与管理在本质上是相通的,都需要精准找准切入点,追求安全与效率的完美平衡。基于此,他将医院服务管理拆解为“环境、基建、文化”三个维度。

优化就医环境方面,医院投入专项资金对门诊大厅进行升级改造,重新优化布局,增加智能化设备,大大缩减了患者的平均候诊时间。“让患者在舒适、便捷的环境中就医,也是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一环。”张骞说。

基建方面,目前院内有多个改造项目同时推进,主要聚焦于病区功能升级、消防安全强化及院区环境提升等,通过空间重构、功能迭代、技术赋能,加速向现代化医疗综合体转型。

文化传承与创新同样至关重要。医院将白求恩雕像迁至行政楼前,101岁退休职工陈树宽在建院110周年标识发布会上送上祝福,多名青年医生入选北京市医管中心“青苗”计划……张骞强调:“我们要让‘世医精神’成为流淌在血液里的文化基因。”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世纪坛医院110周年标识主体由数字110和爱心组合成小火苗,寓意用奉献之心燃起熊熊火焰,同时整体形象又是北京世纪坛医院的名称首位汉字“世”。

技艺求精:从深耕专业到学科领航

1995年,张骞凭借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部,师从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名誉所长郭应禄。这段宝贵的求学生涯,为他日后在医学领域的深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0年,张骞在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手术演示现场,成功完成了一场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手术,成为他职业生涯中的关键转折点。此后,他不断突破自身极限,腹腔镜肾切除手术用时不到10分钟、腹腔镜前列腺肿瘤根治手术用时18分40秒……

回忆起那段经历,张骞感慨万分:“为了攻克腹腔镜技术,我常常在下班后前往菜市场购买猪肾练习缝合。猪肾的血管分布与人肾极为相似,通过无数次的反复练习,我逐渐找到了腔镜手术的肌肉记忆。”

多年来,张骞以“求技、追艺、悟道、问心”的从医八字法时刻要求自己:求技,练好基本功且精益求精;追艺,技术达到更高境界,“像完成一件艺术品”;悟道,培养优秀团队,将个人力量和技术放大;问心,坚守从医的初心与根本。

在张骞看来,技术精进的核心要义在于将复杂的流程简单化,这种思维方式在他后续的医院管理工作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围绕肿瘤、变态(过敏)反应科、淋巴外科等医院的优势领域,张骞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迅速启动“10个疾病中心”建设计划,精心打造特色专业学科。2024年10月15日,作为“10张牌”中的首张王牌——泌尿肿瘤医学中心率先成立,集结了院内多位专家,并组建了泌尿肿瘤MDT团队,同步开设MDT门诊。

“我们希望通过重点打造特色专科,不断提升医院在相关领域的影响力,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专业的医疗服务。”张骞说,秉持“强专科、大综合”的定位,医院“十四五”规划提出,要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为标杆,打造成为首都医科大学旗下特色鲜明的肿瘤医学院。

在泌尿外科领域,张骞的名字更是与多项技术创新紧密相连。他和团队将泌尿科常规手术归纳为6步法,大幅缩短了手术时间,减轻了患者痛苦。4月23日,张骞领衔的医疗团队,仅耗时31分钟成功完成了国内首例国产分体式模块化机器人辅助腹膜外途径前列腺癌根治术。

人才强院:建成长体系汇更多智慧

2024年底,北京世纪坛医院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剥葡萄大赛”,医生们使用外科腔镜模拟器现场剥离葡萄皮。这场趣味十足的“技能比武”背后,是张骞精心构建的人才成长体系。

基础层注重标准化技能锻造。2024年12月、2025年4月的两场院内手术直播秀构建起了全院各外科专业积极向上、敢为人先、共同学习进步的良好氛围,尤其是激发了中青年医师旺盛的“比学赶超”热情,为医院的外科医师队伍建设开创了新赛道。

张骞表示,外科是医院发展的重要引擎,两场手术直播活动让更多的青年医生涌现出来。“外科医生要把基本功练好,要紧跟时代发展,顺应外科技术迭代规律,学习并不断发展、提高手术机器人操作等技术,要敢于在技术层面积极突破,抓住机会、拓宽思路,寻找并确立契合医院发展、学科建设和个人成长的关键点。”他说。

进阶层着力于学术生态构建。张骞告诉记者,医院将2025年定位为“110周年院庆学术年”,将大力推动各学科的学术进步,引导全院回归医疗和学术,提升医院整体学术水平。医院将2026年定位为“人才培养年”,将分别针对专业型人才、科研创新型人才和综合型(复合型)人才的不同特点,搭建专属发展平台,重点培养年轻医生,让他们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发光发热,扛起医院发展的重任。

引领层着眼于全球学术交流。医院将2027年定位为“国际交流年”,随着前期学科建设推进以及人才的茁壮成长,医院将为医护人员创造更多出国进修培训机会,扩大各学科在国内外的影响力,接轨国际前沿医疗。

张骞坦言,人才是医院发展的核心动力,“我们希望通过构建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成长体系,为不同阶段的医护人员提供广阔的发展机会,让他们能够在各自的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展望未来,张骞带领全院职工为北京世纪坛医院绘制了宏伟蓝图:五年内将医院打造为“以肿瘤学科为品牌,以急诊急救为特色”的北京市知名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疗的本质是技术与人文的‘双螺旋’,我们既要像手术刀般精准突破,也要如红杉林般共生共荣。”张骞说。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1601797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