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航远洋2025一季报:逆周期布局构建运力护城河,双碳机遇领航海运新生态

内容摘要2025年4月28日,国航远洋(证券代码:833171.BJ)发布2025年一季度报告。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9亿元,归母净利润-1,542.91万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88亿元,同比增长168.66%。周期

2025年4月28日,国航远洋(证券代码:833171.BJ)发布2025年一季度报告。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9亿元,归母净利润-1,542.91万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88亿元,同比增长168.66%。

周期底部强势蓄力,运力扩张奠定高弹性成长基础

公告显示,国航远洋一季度归母净利润波动主要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一方面因为一季度BPI运价指数均值同比显著回落37.88%,系市场供需失衡对即期运价形成的直接冲击,另一方面财务费用的增加以及联营企业天津国能公司净利润的同比下降也压缩了公司的利润空间。专业人士分析称,一季度干散货航运市场呈现显著筑底特征,新造干散货船订单量同比缩量26%,而主要航线运价已由3月至今进入改善回升周期。

记者注意到,根据公司此前披露的2024年报,2024年全年国航远洋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812.45%,多项财务指标同比大幅增长。这一亮眼业绩数据的背后是公司的前瞻性运力规划。2024年,通过实施“境内外航线动态平衡”运营策略,其境外航运收入占比从58%提升至67%,大幅提高运营效率与收益。另外,公司通过新造船的投放持续扩张运力,2024年新增5艘绿色低碳船舶投入运营,截至年底,自营船队规模扩展至23艘,总运力突破160万载重吨。

根据上海航运交易所评估,国航远洋2024年位列中国主要航运企业经营的船队规模第5名、国内沿海船队规模位列第2名。运力优势的进一步加强,有利于国航远洋市场竞争力的提升与市场地位的稳固,其构建的规模化、低碳化运力矩阵,为穿越行业波动周期奠定重要基础。

双碳赛道持续领跑,数智转型锻造差异化竞争力

一季报披露同日,国航远洋发布2024年可持续发展(ESG)报告,这也是公司发布的第二篇ESG报告。报告显示,公司积极布局建造绿色新能源船舶,2024年新购交付6艘船舶中,4艘为甲醇双燃料船舶,可实现船舶运营的净零排放。数据显示,2025年开年以来已交付1艘并开工2艘甲醇双燃料散货船,预计至年底公司的低碳船舶运力占比可达到78.26%。公司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举措获资本市场高度认可,万得ESG评级跃升至“BBB级”,并斩获多项ESG奖项。

面对航运业智慧化升级浪潮,公司聚焦数字化管理系统迭代创新。其搭建的MOS智能运营系统与大数据分析平台形成协同效应,对公司生产、经营等管理环节实现穿透式精细化管控。除此之外,国航远洋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与上海交通大学合作开展了“ORC船舶余热回收利用”与“船舶电站调配系统的智能化升级”多个节能减排研发项目,且新造船舶均配置或预留甲醇双燃料动力系统,通过燃料结构灵活配比兼顾环保性与经济性。

此外,国航远洋近期先后与上海交大、鑫霞重工等合作伙伴签署战略协议,深度参与国际船东论坛等行业峰会,更通过北交所“走进上市公司”等活动强化资本市场沟通。与此同时,2024年公司累计接待17批次机构调研,坚定履行股东回报义务——上市以来累计现金分红及回购股票共计金额达7,577.71万元,占近三年平均净利润的106.60%,彰显管理层经营信心。

随着全球干散货需求量回升及运价修复预期增强,国航远洋依托超前布局的绿色运力优势和数字化运营体系,有望率先受益于行业复苏红利。展望未来,国航远洋将锚定绿色航运转型方向,深化航运智慧生态建设,加速物流全球化布局,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航运企业。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1601797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