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上海车展|供应链走向台前:跨国供应商如何接招?

内容摘要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郑植文 孙燕 上海报道在2025上海车展中,位于整车馆的供应链企业展位数量已经达到23家,涉及智驾方案、智能座舱、车规级芯片、动力电池、充电桩等领域。在主机厂竞速智能化的同时,一批辅助驾驶方案供应商涌现并走向台前。Mo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郑植文 孙燕 上海报道

在2025上海车展中,位于整车馆的供应链企业展位数量已经达到23家,涉及智驾方案、智能座舱、车规级芯片、动力电池、充电桩等领域。

在主机厂竞速智能化的同时,一批辅助驾驶方案供应商涌现并走向台前。Momenta、小马智行等企业则是首次参展。上海车展官方介绍,本次汽车科技及供应链展区展出面积达到约10万平方米。

在智驾领域,Momenta首次进入整车馆参展;小马智行在 2025 上海车展全球首发新一代 Robotaxi,亮相第七代 Robotaxi 家族全系,首发第七代自动驾驶系统;商汤绝影在本次车展发布了绝影全场景量产智驾方案和4D 世界模型,覆盖高速 NOA、城区 NOA、端到端等全场景的量产智驾方案。

在车规级芯片领域,黑芝麻智能在本次车展发布华山A2000家族芯片,赋能高阶智驾。

在动力电池领域,宁德时代展出了最新上市的钠离子电池——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推动续航与安全双突破;欣旺达发布了新一代BMS产品智能电芯2.0,同时展示全场景电池产品。

当中国科技企业与跨国供应商形成鲜明“对垒”——地平线、Momenta等本土玩家以智能化方案加速渗透汽车产业链,车企自研比例持续攀升。面对“竞合”新格局,跨国零部件巨头如何守住护城河? 

博世不惧竞争:走个性化定制路线

作为老牌Tier1,博世在本次车展上带来了AI智能座舱平台、基于端到端模型的城区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等展品。

AI智能座舱平台是博世的首展产品之一。该平台融合了多个技术生态中的大语言模型,可在日常驾驶场景中为用户提供智能化、个性化的人机交互体验,计划于2026年正式推出。

驾驶辅助方面,博世展出了2025年初推出的基于端到端模型的城区辅助驾驶方案。博世集团董事会成员、博世智能出行集团主席马库斯·海恩博士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等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博世已经推出了两段式的基于人工智能端到端的辅助驾驶解决方案,今年底会推出一段式的基于人工智能端到端的辅助驾驶解决方案。

据悉,博世在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时,意识到客户的需求是不一样。“所以,博世会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而这样一种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深受客户欢迎,从去年年底到现在博世拿到了很多订单。”

谈及辅助驾驶领域的竞争生态,博世智能出行集团中国区董事会总裁王伟良表示,在法规驱动下,相信行业的竞争最后会趋于收敛。所有的曲线收敛,都标志着行业的整合,“辅助驾驶的发展,在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都主要由技术驱动。到目前为止,特别是在中国,开始走入了法规驱动阶段,因为安全最终需要用法规来约束和管理。”

当车企们纷纷开启L3倒计时,博世也认为,当前L2级辅助驾驶的功能已接近L3水平,且成本优势显著,用户更倾向选择性价比更高的L2方案。“L3落地需满足法规对传感器冗余的强制要求,这将大幅增加成本。在未找到更具成本优势的冗余方案前,市场仍将以L2为主。博世将持续开发L3/L4技术,但采取渐进式推进策略,待成本与法规条件成熟后逐步落地。”

“我们欢迎竞争。”面对本土汽车供应链企业的崛起,马库斯·海恩表示,竞争本身是健康的,博世不害怕竞争,而是要在竞争的压力之下,不断推出更好、客户更愿意接受、成本效益更高的产品。

法雷奥三大秘诀:Go newer、Go deeper、Go together

“今年的上海车展上,外国朋友比往年多得多,这更多是因为我们的汽车行业在很多领域已经领先或者引领全球市场。”法雷奥中国首席技术官顾剑民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市场已经成为全球汽车行业的健身房,因此法雷奥要坚定地在中国投资,“因为我们在中国的竞争可以使得我们在全球市场更健康、更强壮、更有竞争力。”

法雷奥中国总裁周松介绍道,法雷奥中国提出了三大方法论来应对中国市场的激烈竞争:Go newer、Go deeper、Go together:

Go newer:在中国有80%的订单来自于近两年,特别是法雷奥(中国)开发的产品,“三年以前开发的产品已经很难拿到我们的新业务了,当有一个创新出来的时候,马上很多人跟随,价格就马上急剧下降,我们可能需要拿出更具性价比,更有创新能力的产品给我们的客户。”

Go deeper:强化系统集成能力,为主机厂提供模块化解决方案,覆盖硬件、软件及验证服务,挑战在于不仅要具备系统能力,而且还要具备零部件的竞争力,零部件的规模效应,零部件不断地迭代;

Go together:内外部之间的协作,不仅法雷奥不同的事业部之间要合作,在外部和主机厂或者本土科技企业强强联合,互为补充。

据了解,法雷奥中国生产的产品中有90%是为本土客户供货,不超过10%的是从中国出口。“法雷奥始终坚持的是Local for local,这是大的框架,但是同时我们也在不同的地区之间有协同。”周松表示。

不仅法雷奥的新技术源头从欧美市场迁移到中国市场,法雷奥也在帮助中国车企走向世界。

在周松看来,法雷奥至少有三个方面优势帮助中国车企出海,其中最重要的是其具备法律法规准入方面的经验和优势,“包括我们在中国开发的产品都是基于符合全球法规要求的产品,我们不需要重新设计,我们只是在当地做认证,这个时间周期非常短。”其次,还有更了解当地市场的需求以及当地的相关方利益,“我们可以帮助主机厂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

法雷奥中国总裁周松指出:“中国市场的竞争强度推动我们持续提升技术效率与响应速度。”目前,中国以17%的销售占比稳居法雷奥全球最大单一市场,本土主机厂客户贡献超60%的在华订单。

伟世通的中国答卷:AI驱动、生态融合与本土化创新

面对中国科技企业加速渗透汽车产业链的竞争压力,伟世通选择以“AI+生态+本土化”组合拳破局。2025年上海车展上,伟世通与字节跳动旗下火山引擎、高通两大技术巨头深度合作,推出端云协同AI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及高性能计算平台,直击中国市场对智能化、个性化与高性价比的核心诉求。

通过与火山引擎联合开发端云协同AI智能座舱解决方案,整合豆包大模型能力,支持端侧多模态交互与云端服务生态融合,实现弱网环境下的本地化功能闭环,并整合字节生态资源打造“千人千面”的交互体验。

与高通合作的新一代智能座舱系统,搭载骁龙®座舱平台至尊版(SA8397)与自研cognitoAI架构,支持终端侧AI、多媒体功能及3D图形渲染。该平台符合ASIL-B级汽车安全标准,可在独立虚拟机中运行仪表盘与信息娱乐系统。技术落地的同时,伟世通强化本土化创新引擎——其OLED显示技术、分区隐私屏等产品已在中国推出,高效电池管理系统(BMS)与“电网到电池”解决方案则瞄准中国电动化转型痛点,帮助车企降本增效。

据悉,“电网到电池”解决方案具备高效的电源转换技术和集成的连接组件,带来了成本驱动的创新,可提供行业领先的98%能量转换效率,以及相比传统方案实现20%以上重量优化的轻量化设计。

为应对车企自研趋势,伟世通提出“赋能本土创新、助力全球扩张”双线战略:一方面以原子化AI框架缩短主机厂开发周期,支持差异化设计;另一方面依托全球供应链网络,为中国车企出海提供法规适配、本地化验证等支持。

正如伟世通中国区总裁韦巍所言:“AI大模型正在深刻改变汽车座舱的交互方式。未来,伟世通将持续推动AI与汽车电子技术的融合,助力全球车企打造更具差异化竞争力的智能座舱。”通过技术深耕与生态开放,伟世通试图在激烈的竞争中开辟一条差异化突围路径。

大陆集团:组织分拆提升专注度

2025年上海车展期间,大陆集团宣布其汽车子集团正式分拆为独立公司Aumovio,以增强决策灵活性与市场响应速度。分拆后,Aumovio将聚焦软件定义汽车、自动驾驶及智能出行解决方案,目标到2029年实现单车价值年均增长4.7%。

“可以看到世界发展得比以往都快,因此我们希望把公司拆分成两个部分以后,能够更好地应对这些趋势。新的汽车子公司可以更专注于解决一系列的挑战,同时我们的团队经验丰富,非常专注汽车行业。我们也坚信这个就是我们对新挑战的最好答案。”大陆集团执行董事会成员兼汽车子集团首席执行官冯贺飞解释道。

面对中国汽车行业的激烈竞争和加速转型,在具体措施上,大陆集团将聚焦三大核心战略,强化自身优势。

首先是提升综合成本竞争力。

第二是打造快速敏捷的响应体系。通过优化组织架构和流程,持续提升快速响应能力,同时采取各种措施加快交付速度。“例如自动驾驶及出行事业群中国团队去年通过对研发流程的精益再造,创造了毫米波雷达项目在定点后三个月内向客户交付全功能软件的纪录。”

第三是加速提升本土创新及研发能力。在包括重庆的中国软件与系统研发中心在内的8大研发中心,持续加强本土创新研发能力建设。

无独有偶,大陆集团也利用人工智能来优化组织流程,“一方面是我们在研发采用很多AI-based的工具,来提升我们的研发效率,来缩短我们研发交付的一个时间。另外在我们工厂,有很多AI大数据的运用,然后比如说做质量的预防性检测,能够使我们检测的时间和成本大幅优化。”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1601797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