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观察丨AI下半场:硬件上山,智能体下山

内容摘要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孔海丽 北京报道DeepSeek、Manus、MCP……今年以来,AI领域层出不穷的热搜都指向同一个关键词——应用落地。背景在于,全球AI产业正站在一个关键分水岭,一方面,生成式AI技术眼花缭乱;另一方面,AI规模化落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孔海丽 北京报道

DeepSeek、Manus、MCP……今年以来,AI领域层出不穷的热搜都指向同一个关键词——应用落地。

背景在于,全球AI产业正站在一个关键分水岭,一方面,生成式AI技术眼花缭乱;另一方面,AI规模化落地的瓶颈愈发凸显。软件能力走不进硬件、跨场景协同能力薄弱、云上隐私安全争议难解、端侧算力不足,这些矛盾被业界称为“AI下半场必须跨过的山”。

这其中,混合式AI路线被视作达成 AGI(通用人工智能)的一条潜力路径,即以终端设备为入口,通过私有云和公共云、个人和企业解决方案混合架构,构建覆盖个人与企业场景的安全AI生态。

终端设备是AI的起点,比如苹果,比如联想,有望成为落地AI生态的试验田,但仍然需要打通AI应用的堵点。

继去年提出混合式AI战略之后,近日,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阐述了他们对AI的最新设想,尝试以“超级智能体”模式,探索AI规模化应用落地。

所谓“超级智能体”,本质上是AI应用的升维。相较于只能执行预设任务的初代智能体,它被赋予了跨设备感知、多模态交互、自主任务拆解的特征。在联想的定义中,这种智能体不再是被动响应指令的 工具 ,而是能理解复杂意图、调用生态资源、持续学习进化的 认知操作系统 。

底层逻辑上,“超级智能体”瞄准的是AI应用的“最后一公里”。

市场注意到,无论是联想还是苹果,都在尝试从硬件设备厂商向AI服务商转型,尤其前者已经走出了一段距离。

在包括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采访中,杨元庆明确表达了联想的转型意图:“可能今天大家还认为联想是‘卖设备的’,但是AI把联想所有的业务都串联了起来,未来,AI愿景实现的时候,我们会是以智能体为核心的企业。”

“超级智能体”串联混合生态

智能体概念并不陌生,尤其近两年,AI大爆发,人工智能助手从最初仅能执行基础语音指令,逐渐进化为支持多模态交互的智能体。然而,受制于端侧算力不足、模型泛化能力有限以及隐私安全风险等核心瓶颈,其功能始终未能突破“被动响应”的助手角色,难以融入复杂场景的闭环决策。

“超级智能体”的特点,走出了被动阶段。

例如,个人场景下,联想天禧超级智能体意在成为“数字双胞胎”,基于跨设备长期记忆与多模态感知,实现“意图即服务”。

比如,用户提到“想策划一场家庭旅行”,它能自动调用日历、消费记录、亲友偏好等数据,分解出机票预订、酒店比价、行程协调等子任务,并协调地图、支付、社交等智能体协同执行。

企业场景中,联想乐享超级智能体已深度融入联想自身运营。在发布会现场,“硅基员工”乐享壹号机器人展示了从太极表演到销售推荐的多元能力,其底层是供应链、客服、财务等数十个领域智能体的协同。

这种超级智能体模式,也可以复用到城市治理层面。据杨元庆透露,在武夷山与宜昌,联想通过城市超级智能体,实现游客动线优化、景区资源调度、能源管理等功能。

背后也离不开端侧AI能力的提升。当天,联想展示了其与清华大学及无问芯穹联合研发的“联想推理加速引擎”。杨元庆称,这是为AI PC推理而设计的软硬件协同优化平台,可以让一台普通PC的本地推理能力,几乎相当于OpenAI去年发布的o1-mini云端模型。

AI基础设施还包括万全异构智算平台3.0版本,AI推理性能提升5-10倍,降低训练和推理计算开销各15%以上,将推理延时降低3倍以上;相变浸没液冷技术则把PUE压至1.035,达到业界领先水平。

而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则是贯穿超级智能体核心功能的基础。杨元庆特别强调,这是不可妥协的部分。针对Deepfake攻击,联想通过隐私增强计算,推出“深度伪造检测技术”,并将其集成至超级智能体。

AI产业化的中场战事

回望AI发展史,技术突破与商业落地始终存在周期错配。1956年达特茅斯会议点燃了AI的第一缕曙光,2012年深度学习革命才迎来首次产业化浪潮,2022年生成式AI爆发,至今尚处于产业化落地的探索阶段。

对产业化路径的探索中,科技巨头们逐渐形成两种主流模式,OpenAI代表的纯云端大模型路线,以及苹果主导的端侧包围云上路线。前者存在云端的不可靠性,后者需要走出硬件限制。

截至目前,尚未看到云端大模型厂商大规模涉猎硬件领域。与苹果在iOS 18中嵌入Apple Intelligence、强化设备端AI能力形成镜像的是,联想也在用AI串联所有业务,并且从硬件向全面解决方案反包。

硬件厂商的天然优势,在于拥有海量终端入口与异构算力资源​​。联想全球激活设备数亿台,涵盖PC、平板、手机、智能眼镜等全场景终端。这种设备多样性为混合式AI提供了试验田,比如算力协同、数据贯通、交互融合等。

与联想公布“超级智能体”新设想的同一天,苹果针对中国区用户的AI解决方案也有了新进展,预计在iOS 18.6系统版本里引入文心大模型。

联想的AI转型,一定程度上也是硬件厂商把握AI机遇的“中国样本”,深耕端云协同的技术细节,不局限于单一场景突破,而是搭建智能体生态,不止于设备销售,而是探索AI服务的商业模式创新。

据联想集团执行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刘军透露,在不断升级智能IT引擎能力的同时,联想也在持续基于客户场景和AI技术的驱动,不断投入研发创新、加强技术储备。“在个人智能和企业智能方面,形成了包含AI终端、AI基础设施和AI解决方案与服务的全栈产品、解决方案和服务”。

当然,这份答卷仍然需要经历市场检验,超级智能体的跨平台兼容性、隐私保护的实际成效、中小企业对AaaS的接受度,都是待解的课题。

与此同时,向AI转型的路上,也要应对关税波动的影响。

杨元庆在谈及关税对国际化企业的影响时,对包括21世纪经济报道在内的记者表示,尽管关税困扰给多数国际化企业带来挑战,但全球化大趋势不会发生根本性逆转,企业需要适应世界出现的新挑战和新要求。

杨元庆认为,能整合全球优质资源的企业更具竞争力,而非局限于单一市场和资源的企业。中国制造的完整高效是显著优势,联想过去充分利用了这一优势,同时也积极整合其他国家和市场的优势技术、人才和产品。

他介绍,联想目前在全球建立的业务模式具有显著优势,概括来说是端到端整合的 “OEM+” 模式,以及全球化与本地化相结合、全球资源本地交付的模式。这两种模式相结合,让联想在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下,仍能确保在各个市场的竞争优势。

目前,联想已在全球 10 个国家建立了 33 家工厂,构建了全球生产制造体系。面对关税可能带来的影响,能够比竞争对手更快速地进行调整。

杨元庆指出,联想作为端到端集成的厂商,不仅负责市场营销和产品设计,还拥有自己的生产制造环节,这与多数外包生产制造甚至产品设计的竞争对手不同,使其能够快速调整策略,保持竞争力,稳定市场份额和利润。

“这种业务模式不仅可以与国内企业分享,对于所有想要实现全球化、国际化的企业而言,都可能是一种高效的新型国际化模式。”杨元庆如是说。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16017970号-3